您的位置:首页 >美食 >

心腹太监为宋仁宗梳头,不小心看到奏折后乱发牢骚,被赶出宫外

2023-08-23 22:20:45 来源:个人图书馆-四季视野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宋仁宗赵祯素以宽仁而著称,作为古代最仁慈的皇帝,他为人清谨自持,生活上也十分节俭,创造了北宋时期少有的“仁宗盛治”。不过,性格宽厚仁慈的宋仁宗,却是一个非常有原则的人,据说有一次服侍他近30年的心腹太监,在为他梳头发时,不小心看到了御案上的奏章。老太监看完奏折内容之后,忍不住小声地发起了牢骚:“大臣能有?官家就不能有?简直太不像话了。”不成想正在闭目养神的宋仁宗,听到老太监的牢骚后,脸色突然骤变,将奏折狠狠地摔在了地上,罕见地厉声怒吼道:“不能留你了,马上滚出宫去!”宋仁宗之所以会被冠以“仁”之名,原因就是他一生施仁政,从来都不用过激手段去针对任何人。无论是对待臣子还是侍从,始终保持谦和谨慎的态度。历史上对他的评价非常高,据说他死后就连辽国君主都痛哭流涕,这样一位难得的仁君,堪称古代帝王中的楷模。 民间关于宋仁宗的故事数不胜数,例如大众熟知的“狸猫换太子”,主人公就是赵祯。相传他的母亲李宸妃曾是刘娥的侍女,被宋真宗临幸之后,不久就传出了怀有身孕的消息。而刘娥自打入宫之后,即便多次得到宋真宗的恩宠,但肚子却始终不争气。后来,她为了争宠假装怀孕,待到李妃诞下龙子之时,她派郭槐用剥皮狸猫替换了龙子。然后,假传李妃生下了一个怪物,宋真宗一怒之下将她打入冷宫。幸亏李妃的侍女寇珠和宦官陈琳,才让赵祯保住了一命,后来被八贤王抚养成人,直到20年后,真相才大白于天下。当然,这些都是民间传说而已,真正的赵祯出生于公元1010年,他的生母的确是李宸妃。作为赵恒的第六子,赵祯之所以能成为接班人,原因就是他的性格宽厚、仁善。不仅得到了赵恒的喜爱,而且朝中的很多大臣,也都将关键性的一票投给了赵祯,这才让他有机会当上皇帝。《宋史》中对赵祯做过这样的评价:“为人君,止于仁,无愧焉。”足以证明他的确是一个,不折不扣的仁爱之君,可也仅仅“止于仁”而已,他做过的最大贡献就是维持社会稳步发展。即便宋仁宗没有任何值得夸赞的丰功伟绩,但一个“仁”字,也足以让他名垂青史。据传,有一次宋仁宗在忙完公务之后,突然来了兴致想要去后花园散步。走了一会儿之后,身边的侍从发现,他频频向后望去,大家满脑袋都是问号,但碍于身份不敢上前询问。就在这个时候,宋仁宗突然加快了脚步,走到了距花园最近的一个妃子的寝宫。然后,急吼吼地对妃子说:“快把水拿来,朕都要渴死了!”妃子见状疑惑不解,心想:皇帝身边不是有专司拿水的人吗?怎么还能渴成这样呢?宋仁宗看出了妃子的疑惑,于是对他说:“拿水的人好像是新来的,朕在花园散步时,他没有跟在我身后,朕要是问询缘由,他必然会遭到责罚,所以朕只能一路渴着过来了。”要是普通人这么做,恐怕不会有人觉得奇怪,但赵祯身为皇帝,能够如此替身边的人着想,的确能体现出他的仁爱之风。还有一次,宋仁宗晚上批完奏折之后,顿觉腹内空空如也。尤其是当他闻到宫外的羊肉气味后,更是辗转反侧难以入眠。原本只要让御膳房做一份就行了,可他却硬生生地忍住了。第二天,妃子问他缘故时,宋仁宗笑着对他说:“如果他们知道朕晚上想吃羊肉,那么就会每晚提前准备,这不是浪费吗?”宋仁宗在严于律己的同时,对朝中有能力的大臣却十分宽容。比如,大家熟知的包拯就是一个十足的刺头,每次进谏之时都会滔滔不绝,唾沫星子都飞到了仁宗的脸上。不过仁宗从来都不与他计较,只是在包拯说累的时候,才会用衣袖擦拭了一下。当年,苏辙参加科举时,因为误信了民间传闻,在考卷中对仁宗多有冒犯和贬损。主考官欧阳修看过之后,都被他气得火冒三丈。可是当仁宗看到苏辙的试卷后,非但没有生气,反而劝告欧阳修莫生气,并认为这种敢于直谏的人才,应该多多益善。如此看来,仁宗对大部分人都是好脾气,然而,他为何将那位伺候了他30多年的老太监赶出了皇宫?毕竟,太监没有功劳也有苦劳。原来,仁宗也有自己的一套标准。这个老太监不仅偷看了奏折,还敢妄下评论,这可是触碰到了仁宗的底线。奏折上的内容并非机密,只是大臣劝诫仁宗要削减宫人,但老太监却不合时宜地发起了牢骚,这本身就是僭越的行为,所以才会被仁宗赶出宫外。宋仁宗的仁慈和宽厚,都需要在一定的范围之内,并且只针对那些对朝廷忠心耿耿的大臣。老太监之所以会被赶出宫门,原因就是他没认清自己的身份。

关键词: